安利德·狄维士:中国市场

安利德·狄维士:中国市场

第二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于3月23-25日举行。本届论坛增设了“CDF之声”栏目,向国

北京电视《海外北京人》

北京电视《海外北京人》

他们是一群心怀家乡的游子,身在异国,心中总有一抹难去的乡愁,在这个家乡发展蒸

三八妇乐袁晓峰:以爱赋

三八妇乐袁晓峰:以爱赋

这次,我们专程采访了一位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深耕27载,为无数女性提供了健康帮助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评论 >

杨谦:完善法规,引导直销规范发展(3)

时间:2019-03-26 09:47来源:杨谦新浪博客 作者:杨谦 点击:
中国直销的入门门槛很高。但高到什么程度,社会大众一般不能充分了解。按照中国的法规,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

中国直销的入门门槛很高。但高到什么程度,社会大众一般不能充分了解。按照中国的法规,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这个定义在一般人看来完全没有新意,并不能理解直销到底与其他一些企业雇佣推销员推销产品有什么不同。但是,要获得这样的直销许可,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例如要有8000万注册资本以上的企业实体,还得向政府缴纳2000万元的保证金,且随着业绩的提升,保证金额度可能达到1亿;直销企业只能销售自己生产制造的产品,而且产品的种类有严格的限制,只有6类;直销企业在每一个地区开展经营都必须获得许可,不得跨地区经营,而批准销售区域内还必须有符合条件的服务网点;另外,直销员推销商品的业绩提成,不得超过其推销产品销售额的30%。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去查一下《直销管理条例》里边规定的条款非常细。因此,坦率的讲,论直销企业的资产资质远高于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这样的门槛与上市公司的审批有一拼。但是,上市公司是进入到一个公开募集资本的市场体制中,当然需要有高门槛和严监管。那么,直销企业跨过这么高的门槛,所从事的行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经过许可的直销企业在规定的区域内招募非雇佣的直销员向消费者销售经过核准的本企业产品并按本人销售额提取低于30%佣金的行为”。假如并不了解,且有一些经商经验的人,看了这样的法律法规后,肯定不会想方设法事情直销许可。因为按道理说,一个行政许可的项目,应当业务范围很清晰,且未经许可的企业一般应该很难进入了,或进入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企业行为的壁垒比较清晰,许可才会有价值。但是,按照上述描述的行为特点,几乎没有什么企业做不到的,行为上完全没有什么壁垒。不需要获得什么许可,你就可以成立一家贸易公司销售产品,只要不销售违禁品,你雇谁来卖都没什么问题。而且定价和佣金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而按照直销法规的限制,制度成本奇高,违规的机率太高了。未经许可不行,跨区域不行,采取雇佣关系招募销售人员不行,销售未经核准的产品不行,OEM不行,当然,超过30%的比例提取佣金也不行。在这种情况下,普遍性违法的现象恐怕难以避免。

必须承认,直销行业最受质疑的,就是海外直销行业所实行的团队计酬模式,即允许直销员推荐新人加入直销企业的销售队伍,并且可以从被推荐人的销售业绩中享受一定的提成。推荐行为是海外直销行业直销员的第三种行为,也就是说海外直销企业的直销员可以有三种行为,而中国的直销员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只能有两种行为。中国制定严苛的法规,唯一的目的也就是禁止这样一种行为。但是在企业付出高昂代价之后,面对经营的压力,以及法规所规定的直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破窗的情况,各种规避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直销行业的破窗效应便不断发酵。

能否彻底禁止团队计酬行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需要解决两个前提,一是是否真的应该,二是是否可能。确定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到底应该禁止和遏制什么样的行为。其实,团队计酬只是一个通常的说法,在海外,所谓的团队计酬也不仅仅是直销的专利。团队计酬本质上是一种以商品销售为目的的层级制业绩核算制度,是商业实践中的一个工具。按照我国直销条例的表述,是销售人员的佣金只能来自于个人的销售业绩,但是在实践中,按照一个团队或小组来核算业绩,并根据不同业绩和不同层级来分配佣金的情况非常普遍。现在,互联网社交工具发达的条件下,个人转发一个链接促成一笔交易的情况比比皆是,适当的给转发者一点小小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而这种方式的普遍使用,也会形成所谓的团队计酬。在保险行业中,按照小组业绩获得佣金,以及按照推荐的新的营销员业绩再适当分配佣金的方式,几乎是行业的惯例。所以,简单的讲禁止团队计酬,并不符合商业活动的规律。我们也看到2013年11月两高一部的司法解释中,特别讲到“以销售商品为目的、以销售业绩为计酬依据的单纯的“团队计酬”式传销活动,不作为犯罪处理。”当然,工具的使用的确可能产生出行为偏差,最严重的偏差就是金字塔计划式的欺诈。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传销,也就是海外一般所说的金字塔欺诈。如果说,一般的团队计酬行为是一种商业工具的话,那么就不应该一刀切的否定团队计酬,因为在商业活动中不可能完全禁绝。但是,我们又必须遏制和打击在商业活动中对团队计酬的滥用,甚至兑变为金字塔欺诈的行为。

所谓金字塔计划欺诈的行为,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以高额的入门费获得资格;二是因发展其他人参与计划才能获得奖励;三是收益主要不基于商品销售。这里边一个很重要的认识是,直销是一种零售商品的行为,一切脱离商品零售的业务,都是与直销有区别的。无论他们自称是什么。如果确定这个基础,再来看这三个特点,其实也并不难把握。它反映的是下述核心观念:金字塔计划是由新加入者(新下线)付费(入会费),以取得未来获利(金钱或特殊利益)机会的一种架构组织,但是其获利机会主要需由该加入者(其前或其后之加入者)再介绍更多人加入这个组织,而非靠销售商品给消费者。因此,这种组织的有效奖励方式是来自于增加新会员(新下线)及其投资,而非来自于销售真实的商品给实际使用或消费这些商品的人。那种脱离商品销售的行为,那种以投资换取经销商权利的行为,那种宣称一本万利或快速回本的吸引投资的行为,那种虚订价格而产品无实际消费功能的行为,如果都是依靠新增加人员及其投入才能维系下去的,多半都是金字塔计划式的欺诈行为。这套架构并不是建筑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不可能建立起合法、合理、合情的商业机制,其唯一进行的“买卖”,实际上所换取的是架构中新下线的权益,以及新下线入会费(或所谓投资)的重新分配。

遏制和打击金字塔计划式的欺诈行为,在互联网环境下有着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电商的发展,团队计酬工具的使用出现了一种泛化的趋势,目前很多的社交电商发展都或多或少在应用团队计酬的工具,尽管奖励的额度比例不同,可以获得奖励的层次不同。而同时,近两年出现的各种p2p、区块链、虚拟币和返利销售等所谓的商业模式,又普遍存在着对团队计酬工具的滥用,实质上已经兑变为金字塔计划式的欺诈行为。在互联网条件下,人际关系资源被用于商业途径的机会越来越多,花样也会不断翻新,非法集资、传销、合同欺诈等等行为交织在一起。面对这样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显然不能用传销这一个“筐”来装,这个筐也装不下。

厘清直销行业欺诈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有利于下一步强化监管,特别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环境。一栋楼若不能把门和窗都规划好,门只开一条缝,就一定会存在破窗,不能因为破窗而拆楼,也不能只修窗户而门缝依旧。直销行业所碰到的问题,在中国并不是孤例,从根本上讲,还是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和法规环境。一方面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给企业充分的依据市场规律进行选择的权利,使市场竞争的机制发挥作用,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效应,市场的净化才有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社会公众诉求的法律法规,依靠严格的执法来守住底线,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的强化上双管齐下。在法律法规方面,与其用《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个法规来一对一的规范直销,还不如像海外的立法思路那样,通过反金字塔欺诈的立法,规范所有商业主体可能实施的金字塔计划式的欺诈,向一切具有金字塔计划特点的商业模式说不,无论它自称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创新,都应该严格禁止。同时,也给企业一定的选择权,只要是销售实际产品,应该允许企业在雇佣销售人员、在产品选择和地域选择,以及在佣金给付上更多一点的自主权。

团队计酬行为向金字塔欺诈变质,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如同市场竞争中的很多商业行为一样,越过底线既是违法,法律的效力在于通过大量的司法实践来判断这个质变的临界点。虽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对中国的市场建设来说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持续不断的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循环中。

(原标题:杨谦:完善法规,引导直销规范发展)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