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莱李婷:用奶昔照亮

康宝莱李婷:用奶昔照亮

为进一步推动直销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直销市场营销人员促进健康消费的能力

无限极 | 李惠森:再造新

无限极 | 李惠森:再造新

今年以来,中华养生客厅的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多家门店已完成焕新,无论伙伴还是顾

无限极|李惠森:实践新

无限极|李惠森:实践新

近年来,“朋克养生”成为网络热词,中草药被添加进咖啡、面包甚至火锅底料,深夜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健康 >

狐大医 | 零食变“毒药”?解密“铜娃娃”!这种罕见病早发现可治

时间:2025-08-25 09:48来源:搜狐健康 作者:搜狐健康 点击:
一粒坚果、一块巧克力,对大多数孩子是零食,对某些孩子却是“隐形毒药”——当体内铜代谢的基因钥匙丢失,寻常零食都可能威胁健康。不久前,5岁男孩小齐(化名)因体检发现肝

【直报网北京8月25日讯】(搜狐健康)一粒坚果、一块巧克力,对大多数孩子是零食,对某些孩子却是“隐形毒药”——当体内铜代谢的基因钥匙丢失,寻常零食都可能威胁健康。不久前,5岁男孩小齐(化名)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来到北京地坛医院儿科就诊。令父母惊讶的是,孩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而是铜代谢异常的疾病,肝功能异常是铜在肝脏蓄积的表现。最终小齐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

“孩子平时好好的,怎么会得这种病?”这是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误诊率超70%,平均延误诊断时间长达3年,约35%的患者确诊时已出现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作为少数可治疗的遗传代谢病之一,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若早期规范治疗,80%的患儿可获得正常寿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疾病的神秘面纱。

基因“钥匙”丢失,铜在体内泛滥成灾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TP7B。这个基因编码一种负责铜转运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扮演“铜管家”的角色:

当ATP7B基因发生突变,“铜管家”功能丧失,铜便开始在肝脏、大脑、肾脏、角膜等器官中蓄积。过量的铜产生毒性,逐渐“腐蚀”器官组织,最终导致多系统损害。

识别预警信号,这些症状最易被忽视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约30-50%以肝损害为首发表现,30-40%以冲经系统症状为主。由于症状常不典型,家长和基层医生容易忽视:

肝脏求救信号

神经异常征兆

特征性体征

可治吗?早治可控!

这是可治疗的遗传病!只要早期规范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常被称为“铜娃娃”,他们体内蓄积的铜需要终身管理。当治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孩子一样可以正常上学、工作、组建家庭。10岁前接受规范治疗的患儿,80%可获得正常寿命。

而未经治疗者,病情将进行性加重,最终因肝衰竭或神经损伤死亡。

早一天确诊,少一分损伤。

(原标题:狐大医 | 零食变“毒药”?解密“铜娃娃”!这种罕见病早发现可治)

责编:九月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