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旅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有数千万之多,由于居住国家及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一个来自中国市场的90后女孩,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两年内登顶美乐家经销商从未企及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10月11日至13日,由道道舆情监控室和海伦国际直销研究中心主办、道道国际传媒承办的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头条 >

加入康宝莱能赚钱 业务执行手册暴传销模式

时间:2012-06-25 03:49来源:直销报道网 作者:直销报道网 点击:
  直报网北京6月25日电(上海青年报报道)本报2月17 日报道了《康宝莱模式涉嫌传销?》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强烈反应,纷纷致电本报 投诉称,康宝莱模式会

 

直报网 北京6月25日电(上海青年报报道)本报2月17日报道了《康宝莱模式涉嫌传销? 》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强烈反应,纷纷致电本报投诉称,康宝莱模式会让人倾家荡 产,想抽身退货也不被允许。不仅如此,康宝莱重磅推出的减肥奶昔系列其实只 是节食减肥,奶昔不过是个噱头而已。专家建议,减肥需多做有氧运动,合理规 划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才是第一位。盲目整天喝奶昔而不吃主食, 会引起多种身体健康问题。

“三颗炸弹” 令消费者误入“圈套”

夏季来临,许多 爱美人士开始寻找各种减肥方法。美体瘦身、减肥仪器,减肥药、减肥茶蜂拥而 至,令人眼花缭乱。康宝莱趁机重磅推出奶昔减肥,吸引了无数爱美人士的眼球 。然而康宝莱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买了产品还没完,还要帮其宣传,发展下 线继续购买,并声称在轻松减肥的同时还能获得健康,消除生理上各种不良因素 ,与此同时,发展下线还能在家轻松赚钱。这一举三得的说法晃得无数爱美人士 头脑发热,几乎毫无抵抗力地渐入“康宝莱模式”。

据康宝莱销售人员介绍,康宝莱奶昔有多种口味,能最大限度地适合不 同口味需求。其奶昔经过“独特”配方研制而成,添加多种人体必需 成分,不仅营养,而且健康。一天不吃饭,只喝奶昔,能减肥。饭后喝奶昔,能 增肥。长期喝奶昔,还能解决便秘问题、脚气问题,甚至直接抛弃长期服用的抑 制糖尿病的药物。

如果消费者不信,康宝莱销售人员还会拿出 “真人真事”:某女士喝了康宝莱奶昔后,体重明显下降,脸上的痘 痘也没有了,困恼她多年的便秘问题也好了;某男士坚持饭后喝奶昔,由原来的 “瘦猴子”变得更加有力量感,不仅顺利找到女朋友,“自我 感觉”还很良好。只是顺便在亲朋好友中宣传了一下,竟然还能同时获得 金钱,才两年时间,老家新房盖上了,小轿车也买上了,康宝莱似乎给了他一个 美满又喜滋滋的人生。

这是一个重磅炸弹,直炸得消费者 瞠目结舌,晕头转向,东南西北早已分不清楚。

“真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吗?”这是清醒着还有理智的消费者共同的问 题。然而康宝莱奶昔减肥(增肥)、健康、收益“三个炸弹”瞬间灭了 这仅存的理智,于是入套的消费者开始对康宝莱狂热起来,燃起康宝莱之线。

误食鱼饵,悔之晚矣

在康宝莱营养俱乐部,消费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奶昔。其他产品需要等“鱼 ”上钩后再逐步了解。康宝莱奶昔借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作为形象代言人, 无疑成为最具诱惑力的“鱼饵”。

然而,等真正看 到康宝莱其他产品时,鱼已上钩。据悉,康宝莱钙+D片在其产品外包装上印有蓝 帽子标志,但在国家食药监局网站上却查询不到相关保健食品证明。而康宝莱莓 之宝珍莓胶囊虽然没有蓝帽子,却宣称有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功能,同时还能 有效缓解眼睛疲劳,改善视力。

这些没有国食药监批准保 健功能的产品怎么能为消费者带来金钱利益呢?曾作为康宝莱经销商的蒋先生( 化名)透露,咋一看确实像能带来金钱,其实是自己搭钱进去。蒋先生介绍说, 康宝莱所谓的营养俱乐部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坑人窝点”。奶昔只不 过是引诱消费者上钩的饵,消费者上钩后,康宝莱怎么还会管“鱼儿 ”是不是吃到了食物?在营养俱乐部的“营养顾问”、“ 经理”等人只是告诉体验者康宝莱产品有多么神奇,并要求体验者加入康 宝莱团队,之后加入者每拉到一个人进入团队都有相应的提成奖励。不愿加入团 队的人就设法让其成为康宝莱经销商,并邀请更高级的经销商来现身说法,强调 其中的金钱利益。结果是可以预料得到的。蒋先生坦言,康宝莱就像是一个泥潭 ,只要你一脚踏入,就无法自拔。成为经销商后,每个月都会有进货指标,产品 卖不卖得出去就看你本事,产品是一定要达到进货指标的,否则之前的投入都白 搭。蒋先生表示,这样的模式之下如何能赚钱?其他产品充其量只是一个幌子, 无论好坏,都会强压给经销商。康宝莱自身的业绩由此产生,其实产品只是转到 了经销商那里,很多根本就没卖出去。自己进入康宝莱不到一年时间就亏损人民 币10万元左右,没卖出的产品只能堆在家里,或者送人,或者低价抛售。小小奶 昔大大鱼饵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显示,康 宝莱牌蛋白混合饮料(草莓口味)、康宝莱牌蛋白混合饮料(巧克力口味)、康宝莱 牌蛋白混合饮料(香草口味)保健功能均为减肥,并没有增肥、治疗其他如脚气、 糖尿病等疾病功能。在康宝莱宣传册中,另一款卡布基诺口味的蛋白混合饮料同 样被标上蓝帽子的“保健品”,却没有得到食药监部门的相关批准文 号。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有蓝帽子和没蓝帽子没有什么 区别。这些产品在康宝莱销售人员的口中,都具有很神奇的功效。被食药监部门 批准的只有减肥功能的奶昔能增肥,能治脚气,不用运动也能长出匀称的肌肉, 不吃药也能扛得住糖尿病……在康宝莱销售人员口中,这杯奶昔几 乎无所不能,连医院似乎都是多余的,食物都是浮云,只要一杯奶昔,你身体所 需的养分全都在里面了。

对此,医学专家介绍称,按照康宝 莱销售人员所述,一天三餐不吃饭,只喝奶昔当然能很快瘦下来。喝奶昔减肥的 说法说白了就是节食,长期下去会对人体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患厌食症的危 险。而停用抑制糖尿病药物,还会延误病情。

而所谓的康宝莱 营养俱乐部,就是围绕着这杯奶昔开始的。据笔者暗访康宝莱上海部分营养俱乐 部了解,进此俱乐部第一件事就是喝奶昔。喝完奶昔之后俱乐部自称是经理的员 工会当着消费者的面把盛奶昔的杯子用纯净水涮一涮,一边涮一边说这奶昔可是 好东西,不能有一点浪费,然后会喝掉。这种做法往往给人以心理暗示,认为杯 子里剩下的奶昔渣都要涮涮水喝掉,这确实是好东西。正当消费者感到惊讶时, “洗脑工作”进行到了第二部分。营养俱乐部工作人员会放康宝莱奶 昔的宣传片,片中一个又一个原本肥胖多病的人在喝过康宝莱奶昔后都瘦了下来 ,人年轻了,连钱也顺带着赚了。这些画面强烈地刺激着消费者的眼球和心理, 没想到小小奶昔功能这么强大。

“吃人 ”的奖励模式

康宝莱抛出的第三颗 “金钱炸弹”是如何让消费者失去理智进入康宝莱模式的呢?笔者在 康宝莱上海营养俱乐部了解到,进入康宝莱团队第一级是业务代表。业务代表由 在康宝莱营养俱乐部上班成员推荐,购买产品后可以作为康宝莱公司的业务代表 进行产品销售,业务代表凭借销售业绩获得销售提成。营养俱乐部工作人员告诉 笔者,康宝莱公司将所有业绩以PV值计算,1PV等于人民币12元,月完成1200元 至48000元(也就是100PV至4000PV及以上)可获得15%至26%的销售抽成。当业务代 表赚不了多少钱,要赚钱就要发展下线,自己凭借下线数向上升。该工作人员举 例称,假设你发展了A,A购买了6000元保健品,A能获的19% 的提成,收益 为1140元,公司将从A的销售额6000元中提取11%的级差奖给你,那么你就从A身 上获得了660元,以此类推。你同样可以从A发展的B、B发展的C身上获的他们发 展下线的级差奖,团队的销售、发展下线业绩越高,其上级获得的奖金越多。

康宝莱营养俱乐部“营养顾问”们介绍,业务代表 上级业务主任的月薪为3000至5000元,只需要1-3个月就可从业务代表升到业务 主任。从时间和月薪对比来看,这是非常诱惑人的数字。但是3000至5000的薪资 是在完成特定销售额的情况下产生,实际上,不要说薪资,他们连最基本的社保 也没有。

利益驱使黄粱一梦

按照这些“营养顾问”的说法,销售康宝莱产品获得的高收 益是可以预期的。他们给笔者进行了收益可行性剖析和远景展望,1-3个月就可 从业务代表到业务主任,其均等月薪为3000-5000元;用6到12个月成为“ 业务经理”,月收益1.5万至5万元;用1到3年时间成为“业务总监 ”,月收益6万至15万元;3年晋升为“产品特使”,月收益20 万元以上;5年左右时间成为尊贵的“品牌特使”,月收益为50万元 至100万元。按照他们的说法,加入康宝莱团队后,不仅能获得丰厚的收益,还 能免费旅游:业务经理能安享3天2夜的国内旅游,业务总监能安享4天3夜的海外 旅游,产品特使能到美国总部安享5天4夜游,而品牌特使则无限次环球旅游。诱 人外表之下是要产生一个“品牌特使”,就要有无数家庭破产,一将 功成万骨枯啊!

在《直销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 :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酬劳只能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行产品的收 益计算,酬劳总额(包括佣钱、奖金、各种仪式的奖惩以及其它经济利益等)不得 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行产品收益的30%。当笔者一再提出疑问,凭借 私人的力量能否拥有巨额财富时,“营养顾问”们都表示,康宝莱直 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代以及分享。只有你分享了健康之后才能获得财富,只 凭你个人力量是无法拥有巨额财富的。

当这些赤裸裸的 金钱利益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时,部分消费者选择不再淡定。业内人士称,这种康 宝莱模式利益是颗毒瘤,尽管有些人对此有些认知,但已经中毒,便无法自拔。 这是这些误入歧途的受害者进入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原因。

规避风险本质难掩

越接近康宝莱越 觉得惊心。在曾任康宝莱销售人员出示的一份康宝莱直销员培训资料中,笔者发 现,其风险篇42条如此规定:公司严禁任何不符合法规要求的人员举办康宝莱直 销员业务培训,严禁以召开研讨会、激励会、表彰会等形式变相进行业务培训。

康宝莱现实中是如何做的呢?笔者在暗访康宝莱上海营养俱乐 部时,曾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会议。会议中会有自称是产品特使的人员上台 演讲,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要求大家向其学习,鼓励与会人员大胆戴着康宝 莱的胸标走上街头,向陌生人介绍自己,介绍康宝莱。

在一份 《康宝莱业务执行手册》规范1-C购货要求限制中指出,成为康宝莱业务代表除 了购买一份《康宝莱业务代表资料套装》外,没有其他任何要求,其中包括,但 不限于: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完成一定的销售指标。

根据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规定中 第二点规定,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 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 法利益的,属于传销行为。这条《康宝莱业务执行手册》规范1-C购货要求限制 ,明显违反了《禁止传销条例》。

业内人士感叹,康宝莱百 密一疏,尽管康宝莱直销员培训资料规避了违规风险,入会后的《康宝莱业务执 行手册》还是露出了马脚。此手册或成为法律枪口下的铁证。▲

责任编辑:朱启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