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8月28日讯】(新华网 杨进欣)一面是每年数十万例药品不良反应由输液引起,一面是人均一年要挂8个吊瓶的现实;一面是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一面是国内各医院输液处人满为患的景象……“输液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医疗怪相。 今年3月份,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在北京各大医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剑指过度输液现象。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明确无需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向过度输液“开刀”。 输液:药品不良反应“元凶”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 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输液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患者的治疗。但在各方利益驱使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各大医院输液室经常人满为患,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走廊里挂吊瓶。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这种过度输液已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安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5.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3.4%。 现实中,“辽宁鞍山4岁女童输液抽搐2小时后死亡”“6岁男童输液后死亡”“柳州第四人民医院1月内发生两起病人输液身亡事件”……诸如此类输液死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输液成瘾”,仿佛成为一个难以打破的“医疗怪圈”。 |